今日是:

  近期,大学生投毒事件再次引起社会轩然大波。而心理学人士认为,用极端手段发泄私愤,也是一种心理释放。我们需要引导的是,让大学生用心理咨询的手段释放压力,模仿优秀释放者如小崔,而不是采用极端手段犯罪或自裁。

   此次大学生投毒事件,再次让人震惊。但是,在心理学看来,不管是采取极端的手段发泄私愤,还是用极端的跳楼自杀来结束生命,实际上都是一种心理释放。

  多次听过面向大学生的心理讲座。讲座者往往用数字来警示大学生们,自杀等心理问题有多么多么严重。而据了解,听过心理讲座后同学们心情反而更压抑:因为,除了收获部分数据之外,好像被沉重的气氛搞得很不开心,反倒让他们更加难受。

  大学生在20岁上下,正是社会阅历浅,思维活跃的时候。在这个时候,无论是媒体还是身边的事件,他们都感同身受,好像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样。某校一名大学生自杀后,某些大学同学竟然一有不顺心,就把自杀挂在嘴上,甚至想过去模仿。某位任课教授突然亡故,班里的几个来往密切的女生竟然好几天不吭声,压抑自己,试图用此方式来悼念老师。

  应当说,大学生们的神经相对是敏感的。这种敏感的神经会造成错误感知,有时候还会遮蔽正常的视线。比如某位单相思的大学生,默默喜欢着一个女孩子,想尽办法与之进行接触。但是在对方已经暗示拒绝后,他依然痴心不改。到后来,竟然也报了跟女孩子一样的出国留学,追到国外想继续发展恋情。最后,他无论是学业还是情感都没有收获,因此也患上了抑郁症。

  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审视大学生。他们毕竟要用自己的胆量来尝试各种失败。阻拦或用数字警示其实收效很有限。这种失败能量的释放,就好似在丁字路口向左走还是向右走。当问题已经从幼年带到大学,我们要做的就是要让他选择更合适的解决之道。如果把向左走比喻为找心理咨询,把向右走比喻为自杀。那我们是否应该更明确向左走的路,而不要过度强化他向右走的可能呢?

  就如同电视侦探片有时候会成为犯罪分子的教学片一样,当自身力量不够强大的大学生遇上问题,强化他向左走去解决,而把右边的路适度淡化,防止模仿,岂不是更好。当一个人出现心理问题的苗头,选择解决是人的本能。没有人只要一出问题就选择极端的方式或投毒或自杀的。只有当问题始终无法释怀,才有可能希望及时释放,选择不得已的路。

  心理咨询实际上是一种释放,那么自杀同样也是释放。若堵住了向左走的路,他就要向右走;若走到左边不通,他还会返回来向右走。我们应当向抗抑郁成功的小崔学习,模仿小崔与病魔作斗争的行为,而不是罗列跳楼案例以警示大学生们。

天天健康网美食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