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连日的工作劳顿加上星期六又陪着孩子到海洋馆玩了一天,闹闹的妈妈星期六夜里就发起了高烧。丈夫出差了,家里只有闹闹和妈妈。第二天早晨,妈妈强撑着给闹闹做早饭。看着妈妈端来的牛奶、鸡蛋和面包,闹闹噘着嘴满脸的不高兴:“我不爱吃,你给我做幼儿园那样的糖包。” “闹闹乖!妈妈今天不舒服,明天再给你做好吗?”“不,我就不!”闹闹执拗地不肯吃饭。妈妈无奈的地再次走向厨房……
分析及建议
面对这样的局面,有人会替闹闹妈抱不平——“这孩子真不懂事”;有人会以“闹闹还小,长大就懂得心疼妈妈了”为理由替闹闹开脱;也有人会责备闹闹妈“太娇惯孩子了,将来自己吃苦头吧”……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少年轻的父母或多或少都会有过闹闹妈这样的境遇:好吃的被孩子的小手紧紧攥着不肯给大人尝一口;刚刚下班的妈妈饿着肚子被女儿软磨硬泡地缠着讲故事……每每遇到这样的事情,父母总会以无限的宽容迁就着孩子,而从不计较孩子对自己的态度。长久下去,孩子只会坦然地接受爱,而不会知道感激和回报父母之爱。
近年来,社会上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呼吁着人的“道德回归”。这其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真心爱父母,以行动报答父母之爱。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给2003级新生留的一份寒假作业是,回家给父母洗一次脚。这个作业“触动了内心一些微妙的东西”(见2004年12期《读者》);北京海淀区阜成路中学某班在“三八“节上播放的DV短篇《懂你,母亲》,“带给学生极大的视觉冲击和巨大的心灵震撼”(见2004年12月6日《北京青年报》)……在大、中学生中进行感恩教育无疑是一种有效的道德教育途径。但我们若能从孩子小的时候就着手进行这种教育,使孩子对父母、长辈的爱成为自然的、发自内心的,我们的教育就将是成功和有效的。
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去做:
成人必须以身作则,以自己爱父母的行动影响孩子。无论你的工作有多忙、多累,都别忘了在假期带上孩子去看望双方的老人;春暖花开时带上孩子一起陪老人去公园赏花观景;过年过节、老人生日时和孩子一起为老人选购礼物;朋友送来的稀有食物先给老人留出一份……你对父母的关爱言行会深深地印刻在孩子的心灵。
要视孩子为朋友,适时地对他们说出自己的需要和感受。“妈妈今天觉得很累,想休息一会儿,你先自己去玩吧。” “今天在电脑前坐了一天,肩膀酸疼,请你帮我锤锤。”“阿姨送来的巧克力一定很好吃,请你把它分给家里每人一份。”……久而久之,孩子的心里就会有父母、长辈的一席之地。转贴:当代家庭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