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小时候,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人曾和上帝谈论天堂与地狱的问题。上帝对这个人说:“来吧,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地狱。”他们走进一个一群人围着一大锅肉汤的房间。每个人看来都营养不良、绝望又饥饿。每个人都拿着一只可以够到锅的汤匙,但汤匙的柄比他们的手臂长,没法把东西送进嘴里。他们看起来非常悲苦。

  “来吧!我再让你看看什么是天堂。”上帝说。他们进入另一个房间,它和第一个没什么不同:一锅汤、一群人、一样的长柄汤匙。但每个人都很快乐,吃得很愉快。因为他们互相用自己的汤匙舀肉去喂对方。

  因为自私,人们不肯帮助别人,不肯为别人而牺牲自己的一丁点利益,结果却是害人不利己,自己失去的更多。其实,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为别人付出的同时,快乐和富裕便会进入你的心中。相反,如果困守在自设的真空中,不肯接受也不愿意付出,那很有可能使自己窒息,很有可能像地狱里的人们一样,守着食物饿死。

  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有没有这样的缺陷呢?

  曾见过一个带着孩子的母亲在公园的长凳上吃东西,弄得满凳都是污秽,临离去时,孩子要求打扫干净,母亲却说:管它干嘛,谁坐谁动手;还有一位母亲给孩子买了一个新玩具,却死活不让儿子给自己的小伙伴玩,结果弄得孩子哇哇大哭……

  我们身边这样的事还少吗?

  这些都是缘于人的自私,没有“体贴”和“分享”的情操。

  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可以设想,怀有自私自利之心,毫不为别人考虑的人,又怎能调教出有高尚情操的孩子呢?

  社会是个大家庭,与人方便,大家方便;与人乐,同乐。所以,必须教会孩子不“自私”.

  有位母亲,从小就向自己的孩子灌输与人分享的美德,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在一本书中她谈到了她的育子经验:

  首先是父母的身教--做爸妈的本身要先能做到与人共享这件事,才能以身示范,慢慢播种到孩子的心田中。比如说我在捐款前后,我一定会跟孩子谈谈为什么爸妈要帮助对方?对方的苦境是什么情况?把这种“爱”尽量讲给孩子听。又比如家里若有多余的水果、用品或我亲手做的小菜什么之类的东西,我常爱分一些给邻居,通常由孩子代我送去。当我读完一本好书,如果适合孩子年龄的,我会尽可能跟孩子分享心得,并告诉他们,妈妈准备多买几本,来送给朋友,让更多人都可以读到。开车出门时,若知道有目的地相同的人时,我必相邀共乘,尽量把一部车坐满,也设法让孩子知道这种做法。

  另外是为孩子提供“共用”或“合作”的机会--比如小时候为他们买玩具或书,为了公平,我会两人各有一份,但是内容尽量不同,这样姐妹便可交换或一起共享。做家务时,也尽可能用这种合作的方式去分配工作,比方说洗碗,每天两人一起,一人洗一人冲,而不是每周一人分别洗三天,长大后两姐妹果然能用这种和人共享合作的方式,去处理她们之间的人际关系,例如两人绝不重复买对方已有的偶像歌星录音带,喜欢的杂志书报,两人会各用零用钱互相分摊去订阅,就连晚餐的座位也是如此,这个月若姐姐坐妈妈旁,妹妹就坐爸爸旁,并且各司其职,像为大家盛饭添汤之类,下个月再对调,工作互易。

  最后是机会教育--有次全家在铁板烧餐厅用餐,庆祝中秋节,因为人多,许多人等在外面,当时有人要求与我们共桌,两个女儿顿时有不悦的表情,于是丈夫趁机说:“与人共桌确实令人不太自在,不过爸爸想,如果我们今天也忘了预订位子,而不得不像他们一样,站在门外的话,恐怕也很希望人家能答应我们坐进来吧!"

  在适当的时候,教孩子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想对方的心情,最能激发孩子体贴和无私情怀,父母要多多把握这样的机会教育。

天天健康网美食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