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繁跳槽有三弊
频繁跳槽,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
一、对工作不利。一个人到一个单位报到后,从接受任务到熟悉业务,要有一个过程。想在工作中做出成绩,有所建树,需要的时间更长。如果频繁跳槽,对业务刚有点熟悉,又去了新的单位,有的还变换了工种、专业,又要重起炉灶重开张。跳来跳去,始终处在陌生的工作环境之中,不断需要从头开始、重新学习,这对工作是极为不利的。
二、对自己的进步不利。要做好一件事,都要全身心地投入。有句话叫“板凳要坐十年冷”,就是说要十年、几十年如一日地刻苦钻研、埋头工作,才能使自己不断提高、进步。如果终日见异思迁,这山望着那山高,心思不定,坐凳不热,怎么能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呢如果一味为了个人的利益而不安心工作,频繁跳槽,还会影响自己的形象和声誉,使用人单位对你侧目而视。
三、对用人单位不利。用人单位把任务交给你,指望你挑大梁,担主角,而你却半途而废,撒手他去,岂不要给用人单位带来麻烦有时还会造成损失呢。
成绩是做出来的,不是“跳”出来的。频繁跳槽,实不足取。
听听招聘方的反感
频繁跳槽是耶、非耶
应聘方往往容易从眼前经济待遇这一条来衡量,这也很现实。然而,还应当顾及其他的衡量标准,比如:频繁跳槽,会不会导致应聘者自己难以熟悉本行业务尤其,招聘方对你频繁跳槽作何感想。
据了解,至少有相当部分的招聘方对此颇为反感。从近日媒体上看到,维亚康姆中国公司总裁、《财富》杂志评出的“25位全球企业新星”之一李亦非,在谈论如何聘用新人时这样表示:“有的人为了逃避压力去换工作,我招聘人的时候,从简历上可以看得出来,有人一年换一个工作,或者几个月换一个工作。这样的人我是绝对不会聘用的,因为我知道他是一个碰到压力就会逃跑的人。而如果一个人碰到困难就选择辞职的话,那他一辈子都是一个失败者。”
听,招聘方的反感溢于言表,竟是“绝对不会聘用”哩。李亦非也是年轻“白领”。可见,频繁跳槽并不是年轻“白领”的共同择业取向。
适度的跳槽,是有利于增见识、长才干的。但是,过度的跳槽就不妙了,给人家聘用方的感觉是避之唯恐不及。这样,你的路会越走越窄。可不慎哉!
捡了“芝麻”丢“西瓜”
2001年6月8日星期五年轻人想找到一个适合于施展才华,使自己有所发展的工作单位和环境,这本无可厚非。但是,为了“待遇”或“环境”而过频地“跳槽”,对于青年人来说,是不足取的,往往会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胜任任何一个岗位,都要有相当的知识和经验。这些经验来自于工作人员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积累。而频繁跳槽,决定了一个人在岗位上只能是“蜻蜓点水”,哪来多少积累总之,不安心本职工作,想的不是好好工作,而是再谋高就,怎么可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这就是丢了“西瓜”。
有些年轻人把跳槽的原因归结于原单位的环境不如意、人际关系难处,试图通过跳槽来改变这种现状。有时候,这是必要的。有时候,却并非必要。因为,努力学会适应环境,改善环境,正是年轻人生活的一部分。害怕和拒绝这种锻炼,又是丢了“西瓜”。
因此,要使自己有所作为,在看准一个岗位后,首先必须安心本职工作,同时要扬长补短。年轻的朋友们,当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咬咬牙,再坚持一会儿,成功一定属于你。
将一口井挖深
10年前,一批大学生被分配进了一家集体企业。没多久,这家集体企业由于产品老化,管理不善,濒临倒闭。大学生们纷纷跳槽,远离而去。唯有一位大学生,义无反顾地留了下来,每月只拿几百元的基本工资,吃睡在工厂里,没日没夜地为企业设计和开发市场上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几年后,这家企业终于恢复了生机,并日益发展壮大。如今,这家集体企业已拥有上亿元资产。职工们十分拥戴这位大学生———现在已是该企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这位大企业董事长今年只有32岁。在问起他当初的决定时,他认真地说:“成功,不一定要靠跳槽。”
现在有少数年轻大学生,刚走上工作岗位,虽然不乏才华,但心思太活。在这家公司才做一二年时间,就嫌不被领导重用、环境差、收入少等等,跳槽到另一家公司。这样跳来跳去、频繁跳槽,今天做推销,明天做广告,后天做房地产经纪人……就像挖井一样,尽管挖了许多口井,但都挖得不够深,总是没有挖出水来。所以,作为年轻人,要懂得这样一个道理:“要成功,就要敬业爱岗。”将一口井挖深,实实在在地埋头苦干,才能闯出属于自己的一pian天地。
一种新型就业观念
频繁跳槽,表面看来似乎有些不安分,“这山望着那山高”。然而,仔细想想,频繁跳槽却体现出一种胸襟和气度,说明一个人有志气,有抱负,不满足于现状,有开拓创业精神,是值得赞赏的。
笔者有一个外孙女,原来只有中专水平。进了某广告设计公司后,干了一阵子,觉得待遇太低,工作环境也不尽如人意,就提出跳槽。到了另一家公司,虽然报酬较高,但常常要加班加点,老板对职工的生活不关心,干了仅三个月,外孙女就再次离去。此时,她没有急于找工作,而是忙于“充电”,学完了大学课程,再去应聘。由于自己调整了心态,又有真才实学,很快被一家外资公司选中。
我感到,一个人在事业上要有所建树,不能吊死在一棵树上。不断优化自我、敢于频繁跳槽是一种新型的就业观念,它有利于人才的流通,有利于优化组合。对个人来说,多几次跳槽可以开阔视野,增长才干,丰富人生阅历,是要求充分实现人生价值的表现。
当然,频繁跳槽要根据自己的实力和条件,不能盲目跳槽。
流动才有活力
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对于一个社会来说,生产要素之一的人才流动,如同人体的新陈代谢、血液循环一样,有助于保持肌体的活力。请看,在美国硅谷地区,每年都有20%的人才流动。一向视跳槽为“不道德”的日本人,近几年也撕去了温情脉脉的面纱,冲破了与企业“从一而终”的理念,也时兴跳槽了。
任何事物总有其两面性。跳槽,对跳槽者来说不只是会影响其经验的积累,还将面对新雇主“用人必疑”的挑战。但成功并非仅仅取决于经验,而在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成功永远属于有准备者。通过跳槽,年轻人可以丰富自己的阅历,综合各家之长从而发挥自己的专长。
跳槽对于招聘方来说无疑会带来痛苦。人员流动既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稳定,又有可能被跳槽者带走技术,掠去客户,甚至可能又多一个竞争对手。但跳槽可以迫使决策者痛定思痛,正视打工者存在的价值,建立和完善包括储存人才在内的新用人机制。从而不仅能将跳槽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还能增创新的机遇。
应该看到,人才流动对于打工者和老板都是公平的。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每一个机会对所有人都是开放的,人才既可流出,也可流进,人人有获胜的可能,关键看你如何把握机会,灵活应对。(顾士松)
可“跳槽”,忌“频繁”
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适度跳槽有好处。
对个人的好处,是可以增强人的竞争意识,学到新的本事。跳出原先的“槽”后,要能找到更为理想的岗位,必须刻苦学习,深入钻研业务知识,以求能够适应新的需要。这样,无形中就树立了他们的竞争意识,也使他们学到新的本领。一位职介所管理员告诉我,近来接连接待几名中年求职者,问及其技能,往往是“单打一”。这样,可以为他介绍的单位、岗位就相当有限了。为什么不能像年轻人那样怀揣几张“证”呢原来,他们以前从未跳过槽。所以,年轻时适度跳槽,多学几门本事,有利于日后从容再就业。
对单位的好处,是可以通过人才的竞争推动企业的发展。一个优秀人才进来,会促动整个环境。谁都不甘落后,员工都处于竞争环境里,他们就会自觉地爱岗敬业,在岗位上就能不断地做出业绩来。这也正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当然,跳槽要讲究一个“度”。如果从适度变成了频繁,那么会使人心浮气躁,不能安心工作,达不到发展自己的目的,最终会因为碌碌无为而遭到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