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爱孩子要有原则,适可而止,迁就孩子不是真正的爱,而是害。

  在《兰州晚报》上刊登过这样一篇文章:

  我经常可以看到一位中年妇女在马路市场卖书,并且是风雨无阻。有一天下大雪,这位妇女在雪中冷得瑟瑟发抖,却仍然不肯收摊,当我问她为什么在这么冷的天仍然不回家时,她说,自己的孩子已经上初三了,每年学费、书本费、补课费等费用交下来有3千余元。自己下岗了,老公的工资也不高,实在没有办法负担,况且现在孩子的自尊心都很强,别人孩子有的,我的孩子就不能没有。前几天孩子吵着要什么“可立而”的衣服,这不连买棉鞋总共花了几百元。正说着学校放学了,望着这位母亲瘦小的身躯,冻得发青的嘴唇,再看看身边走过的那些朝气蓬勃的孩子,我竟然不知道该和这位母亲再说些什么,父母辛辛苦苦地工作难道就是为了孩子能“人前显贵”吗?这样的迁就合适吗?

  今天的孩子,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爱护、照顾和物质享受,相比父母在童年时的生活,可谓天壤之别。可是,如今的孩子似乎永不知足,他们当中不少变成了“小皇帝”、“小公主”。他们的花样越来越多,层出不穷,令父母难以招架。天上的月亮他要摘,水中的月亮他要捞,年轻的父母有时也会感叹:“我们小时候什么也没有都走过来了,现在这孩子什么都有,却老是不满足。"

  其实,孩子的心灵本是一片白纸,他们的思想、行为与父母的思想、教养方式、行为准则息息相关。本来,孩子是没有自立能力的,他的需求很自然要靠家长来满足。可今天的孩子生活在现代社会,他们不仅从父母身上,也从电视上,从大街上,从游乐园中看到这多姿多彩的繁华世界,他们的视野宽广,他们的欲望也变得强烈。而家长们常不忍心拒绝他们的要求,千方百计予以满足,惟恐落在他人之后。可是人的欲望永无止境,小孩亦是如此,甚至更为强烈。不要说以有限的精力、财力、时间去满足孩子无休无止、花样翻新的欲望几乎是不可能的,况且,对孩子的需求全部都予以满足首先就是一种大错误。过于迁就孩子,等于促使孩子养成随心所欲、惟我独尊的不良思想,势必导致他们在日后迈入社会,进入实际学习、工作、交往中碰得头破血流,甚而误入歧途。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不要迁就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对孩子非分的需求理当不要迁就之外,对孩子正当的要求,有时基于家庭的经济条件,或者出于教育孩子的目的,也未必一定全部满足,但是,不要迁就孩子必须讲究方法。小孩虽小,可心里明白,自己所依靠、所依赖的就是父母,轻易、粗暴、简单化地拒绝孩子的需求会导致孩子的心理受到损伤,产生不安全、无所适从的感觉。当你准备不迁就孩子的要求时,首先要三思,决定之后就把自己的理由坦率认真地告诉孩子,要相信孩子的认知能力,使孩子最大限度地理解自己的做法,让孩子感到家长不是不愿意满足自己的需求,而是自己的要求过分,或者家里的确有困难。促使孩子做到这一步,自幼明白道理与克己节制,心理承受一定的挫折,这对他们今后的生活道路亦是大有裨益的。

  有些家长当时不迁就,可是经不住孩子的纠缠,过一会又予以满足,这是最失败的。这样出尔反尔,定会让孩子养成坏习惯,以为通过死缠硬磨的手段就可以达到目的。也有些家长不注意相互之间的通气、默契,爸爸不迁就了,妈妈却迁就了,“爸爸不给,妈妈给”。又或许父母达成一致意见,爷爷奶奶却悄悄地予以满足,当父母提出批评,老人又说这是他自己的积蓄,背后又在孩子面前唠叨。这样会造成孩子心理失衡,误以为父母不疼爱他,说得好听,说什么事情做不到,其实可以办到,只是不愿意为自己花钱、着想。

  因此,不迁就孩子是必要的,掌握一些方法、策略更是不可或缺。比如家长在拒绝孩子的同时,答应他如果条件许可,一定会满足他的合理要求,但必须信守诺言,绝不可敷衍了事,自以为孩子过后就会遗忘。信守诺言,不仅会树立自己的威信,在孩子方面,也会感到父母是真正关心爱护自己的。再者,家长假若眼光敏锐,注意观察孩子,出乎孩子的预料,主动满足孩子心中渴望而又没有说出来的愿望,更会事半功倍,令父母与孩子间的感情融洽,并逐步建立起相互理解、相互信赖的关系。

  学会拒绝吧,用爱的原则和理由。

天天健康网美食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