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李老师,有一件事要请你帮忙。我前男友最近可能得了抑郁症,表现是每天贪睡不起,很少跟人说话,也不愿意出门。据他的室友说他已经有自闭的倾向,无法交流,稍微一说话就情绪暴躁,跟从前的状态判若两人。我们过年前分手,加上他最近在找工作也不太顺,毕业设计被导师骂,多重打击之下让他很崩溃。我们想劝他去看心理医生,但是他的反应非常极端,室友已经不敢再跟他提了。我跟他分了手,也不方便在刺激他。我跟他妈妈说过,但是因为之前的一些原因,他妈妈对我的印象非常坏,可能也没把这事放在心上。可是总不能放着他不管啊,这样下去只会越拖越坏。请问心理学上有没有什么办法劝他去看医生呢?谢谢您百忙之中的时间!不知道能否通过电话向您请教,我可以付费?
答:
很欣赏你的付费意识,但我只为正式的咨询工作收费,这种交流不在其列。
先普及一个知识。“心理医生”其实包括两类:一类是医院的精神科医生,一类是社会上的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师并不算是真的“医生”。根据我国现行《精神卫生法》的规定,只有医生才具有对精神障碍的诊断和处方权。所以如果一个人怀疑自己有病,他需要去医院的精神科挂号。特别是抑郁症。
一个人身体生了病,头疼发烧,用不着旁人劝告,他就会主动去医院挂号,因为他能感到身体不舒服,并且他相信看病会对他有帮助。但是一个人感到自己精神上不舒服——我们假设他是能感知到这一点的,否则,就是一种更加严重的情况了——他们可能会觉得,这都是因为自己的软弱或错误导致的。“这事根本不到病的程度。”他们可能会这么去想,“关键是我自己要挺住。”
我在给大学生做咨询的时候,经常会觉得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还没有完全分开,人们的道德自律有时会强得匪夷所思。我对道德的理解是这样:我偷了同桌的一块橡皮,损人利己,这事儿在道德上是一个瑕疵;但是我记不住英语单词,这只能说明我脑子不好使,跟道德扯不上关系。世界上总有一些人的脑子比另外一些人的脑子好使,我犯不着为这种事感到羞愧或自责。
很多时候,人们就会因为完全可以被体谅的事情而责备自己:上课听不懂,学习成绩不好,没工作,买不起房,包括抑郁……都好像是自己做错了某些事。就只好拼命给自己施压:“加油!”“改进!”“不许再错!”怎么比方这种情形呢?就好像一个女孩子受了骚扰,她还要为“衣着暴露”承担罪责一样。
自律不是天生的,而是人际互动的产物。一个人越觉得自己被他人所接受,他也就越能接受自己。反之,受够了排挤,轻视,否定,他就很容易这么去想:“我必须争气一点,别人才会喜欢”。这时候,他就会对自己很苛刻。
你很关心你的前男友,以至于愿意付费求一个办法,让他承认他需要看心理医生。不知道你和他分手后的关系究竟是怎样?如果不愿意再有更多接触,只是出于道义,不得不安排善后,其实也不必勉强自己。——这事儿,你对自己也要多一点体谅。但如果仍然是朋友,真正出于关心,那么不妨这么想一想:你一个朋友失恋了,学业和就业又面临着很大的挫折,作为朋友你会怎样?
“心理医生”有时就像是一个收容所。当我们觉得一个人给我们带来麻烦的时候,我们不会说:“最好离我远一点!”——我们的良知不允许我们这么直接,但我们可以说:“你最好去看看心理医生”。但是我们真实的态度,是跟对方站在一起,还是分处河岸的两边(我们是正常人,你是病人),对方是能感觉到的。这位男士最近一段已经被否定得很惨了,在他心里,不知道正用怎样苛刻的态度自我折磨,这时候,怎么还能心安理得地贴上一张“病人”的标签呢?
回应你的问题:一个人如果无法体谅自己的病,外人将永远不能“说服”他。而要让一个人愿意体谅自己,至少有人要让他觉得,这么做是安全的。